漢語網名言古詩搜尋

舍本逐末成語解釋

舍本逐末成語解釋

簡拼:sbzm

拼音:shě běn zhú mò

反義詞:追本求源

同義詞:舍近求遠、貪小失大

英語翻譯:attend to trifles to the neglect of essentialf

用法:用作貶義。比喻辦事處理問題抓次要的;不抓主要的。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解釋:拋棄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

出處:《呂氏春秋·上農》:“民舍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約;其產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

例子:學習中只熱衷于獵奇;不想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這不是~是什么呢?

歇後語:

謎語:

成語故事:

  戰國時,各個諸侯國之間經常有使節往來。有一天,齊王派出了一名使者到趙國去問候趙威后。

  齊王的這位使者沒有到過趙國,更沒見過趙威后。但他早就聽說趙威后是以為很賢德的往后,所以十分高興地接受了這一差事。他想,我作為齊國使者去向趙威后問安,趙威后一定會很高興。她一高興,說不定會賞賜一些貴重的小禮品。因此,他覺得此次出使趙國,還是一件十分難得的美差呢。
這個使者披星戴月,馬不停蹄,終于到了趙國國都邯鄲。
 
  邯鄲,在齊王使者的想象中是十分美麗的:那雕梁畫棟的梳妝樓,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那熱鬧非凡的市橋,那巍峨秀麗的叢臺……他聽人說過很多很多回,可就是沒有見過。因此,一路上盤算著,等辦完了公事,一定要好好地看看邯鄲,飽飽眼福。
  
  到了邯鄲,他直奔趙王城,去問候趙威后。

  趙威后果然不負賢名。當齊王的使者被一位美麗的宮娥引進后宮時,趙威后早已端坐在一個繡墩之上等候了。她一身威嚴正氣,滿臉的慈祥。
以禮拜見之后,齊王使者把隨身帶來的齊王親筆信呈給了趙威后。但不知怎的,那趙威后竟然沒有先去拆閱齊王的信,卻躬身問齊王使者道:“你們齊國今年的收成好嗎?”

  “好。”齊王使者答。

  趙威后又問:“黎民百姓好嗎?”
  
  “好。”齊王使者答。

  趙威后再問:“齊王也很好嗎?”

  “也很好。”齊王使者答。

  齊王使者回答完問話,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是個心直口快的人,心中想什么,便直接問出來:“尊敬的威后,我奉我國大王的旨意,專程向您來問安。照說,您若回問的話,也該先問候我們的大王。可您先問的卻是年景和百姓,您怎么把低賤的擺在了前頭,而把尊貴的放在了后面呢?”

  趙威后笑著說:“話可不能這么說。我之所以先問年景和百姓,后問候你們大王,自有我的道理。”

  齊王使者納悶地問:“什么道理?”

  趙威后說道:“你想想看,假如沒有好年景,那黎民百姓靠什么活下去呢?假如沒有黎民百姓,又哪里有大王呢?所以說,我這樣問才合乎情理;不這樣問,便是舍本逐末。你說是不是這樣呢?”

  “這……”齊王的使者啞口無言了。

  召見一結束,齊王的使者已經沒有心情再去瀏覽邯鄲的美景,便直接回齊國去了。

  在歸國的路上,齊王的使者一直覺得肩上沉甸甸的。雖說那趙威后什么禮品也沒有賜給他,可他并不認為是空手而歸。他覺得,趙威后的那有關“舍本逐末”的幾句問候,比什么禮品都貴重。

相關成語:捐本逐末舍本求末舍本逐末棄本逐末尋流逐末逐末棄本逐末舍本逐末忘本損本逐末

其他成語:帶舍字的成語帶本字的成語帶逐字的成語帶末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