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關道。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余。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云列戰格,飛鳥不能逾。 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 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譯文 士卒勞役是多么勞苦艱辛,在潼關要道筑城。 注釋 參考資料:
1、
蕭滌非 .杜甫詩選注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 :110-111 .
2、
于海娣 等 .唐詩鑒賞大全集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0 :171-172 .
賞析 此詩作于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詩題下有小注:“安祿山兵北,哥舒翰請守潼關,明皇聽楊國忠言,力趣出兵,翰撫膺慟哭,而出兵至靈寶潼關遂失守。”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遺,因直言進諫觸怒權貴,被貶到華州。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暫離華州,到洛陽、偃師探親。第二年三月,唐軍與安史叛軍的鄴城之戰爆發,唐軍在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陽)大敗,安史叛軍乘勢進逼洛陽。如果洛陽再次失陷,叛軍必將西攻長安,那么作為長安和關中地區屏障的潼關勢必有一場惡戰。杜甫從洛陽返回華州的途中經過這里時,剛好看到了緊張的備戰氣氛,見到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難和人民忍辱負重參軍參戰的愛國行為,感慨萬千,便奮筆創作了不朽的史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并在回華州后,將其修訂脫稿。 參考資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詩(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17 .
2、
蕭滌非 .杜甫詩選注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 :110-111 .
3、
于海娣 等 .唐詩鑒賞大全集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0 :171-1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