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石
作者:韓愈
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饑。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
題龍陽縣青草湖
作者:唐珙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后赤壁賦
作者:蘇軾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 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 清,
游靈巖記
作者:高啟
吳城東無山,唯西為有山,其峰聯嶺屬,紛紛靡靡,或起或伏,而靈巖居其詞,拔其挺秀,若不肯與眾峰列。望之者,咸知其有異也。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蓋以節行者之
虎丘記
作者:袁宏道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無高巖邃壑,獨以近城,故簫鼓樓船,無日無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為尤勝。 每至是日,傾城闔戶,連臂而至。衣
過云木冰記
作者:黃宗羲
歲在壬午,余與晦木澤望入四明,自雪竇返至過云。雰靄淟濁,蒸滿山谷,云亂不飛,瀑危弗落,遐路窈然。夜行撤燭,霧露沾衣,嵐寒折骨,相視褫氣。呼嗟咽續,忽爾冥霽地表。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作者:蘇軾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水調歌頭·游覽
作者:黃庭堅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枝上有黃鸝。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作者: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南歌子·驛路侵斜月
作者:呂本中
驛路侵斜月,溪橋度曉霜。短籬殘菊一枝黃。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 旅枕元無夢,寒更每自長。只言江左好風光。不道中原歸思、轉凄涼。
慶宮春·雙槳莼波
作者:姜夔
紹熙辛亥除夕。余別石湖歸吳興,雪后夜過垂虹,嘗賦詩云:“笠澤茫茫雁影微。玉峰重疊護云衣;長橋寂寞春寒夜,只有詩人一舸歸。”后五年冬,復與俞商卿、張平甫、鈷樸翁自
齊天樂·清溪數點芙蓉雨
作者:周密
丁卯七月既望,余偕同志放舟邀涼于三匯之交,遠修太白采石、坡仙赤壁數百年故事,游興甚逸。余嘗賦詩三百言以紀清適。坐客和篇交屬,意殊快也。越明年秋,復尋前盟于白荷涼
臨江仙·西湖春泛
作者:趙溍
堤曲朱墻近遠,山明碧瓦高低。好風二十四花期。驕總穿柳去,文艗挾春飛。 簫鼓晴雷殷殷,笑歌香霧霏霏,間情不受酒禁持。斷腸無立處,斜日欲歸時。
題西林壁
作者: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三衢道中
作者: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